
有分寸的批评: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和舍弃能力
引言
孩子犯了错误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,假如没犯了错误,他们又如何会进步呢?然而,当孩子犯了错误时,父母的批评办法假如不当,或许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甚至致使孩子产生自暴自弃的性格特点。因此,本文提供一些建议,帮助父母正确地批评孩子。
知道孩子的错误是真的的错误
批评孩子要有分寸,第一要明确自己欲“批”孩子的“错误”是不是真的存在。有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“错”发怒,是来自于他们自己的认识偏差或无理,而非孩子有错。譬如,孩子因情绪紧张考试失利,父母对他们多方指责;孩子在公车上给老人让座,父母也会批评孩子。如此做会让孩子感到不公正,减少对父母的信赖度,同时也模糊了孩子是非观。
询问孩子是什么原因和倾听孩子的声音
批评孩子不止是看表面现象,而是需要询问孩子“为何会这么做”,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声音。如此好了解孩子犯了错误是什么原因和结果,有益于评估孩子错误的性质和程度,为下一步的教育提供定向和定位。同时,这也表达了对孩子的尊重,能够帮助培养孩子的自尊心。对于内向、爱面子、胆小或特别害怕爸爸妈妈的孩子,特别需要和气地询问和倾听。当然,在询问时应该注意孩子的口气和表情,发现一些“话外音”,帮助父母进行剖析。
批评孩子的办法
在批评孩子时,有一些办法是应该注意的。
动口不动手
批评的本意是对事物发表建议,工具自然是嘴和笔。批评时对孩子动手工脚,是惩罚的范畴,超出了批评的界限。父母应该坚持动口不动手的原则。
不必逢事都批评
目前的父母教养心理过于紧张,总是会过度批评孩子。孩子的天性喜欢合群,但独生子女又没同伴,能自己下楼找人玩,表明这孩子胆大、活泼,事情本身谈不上“错”。父母仅需在带孩子回家时提醒一下即可。更要紧的是,提醒后要教给孩子一些外出玩耍应该注意的事情。
多用一定式的批评法
不少孩子虽然有错,但其中也有一些亮点。假如父母能先一定孩子的一些正面行为,再批评他们的错误,成效会更好。一定式的批评法保护了孩子的某些正当想法或做法,不会破坏他们的情绪,更容易同意父母的教诲。
一次性纠正
孩子所犯的错误一般具备无意性、浅表性和混合性等特征。父母在批评时应该抓住苗头,尽可能一次性纠正,如此改正起来会很容易。假如初始纠正不力,将来再纠正会愈加困难。
防止在情绪低落时批评孩子
父母在情绪糟糕时或孩子情绪低落时不要批评孩子,不然批评的用语和声调容易失去控制。批评过后要进行交流,告诉孩子为何要批评他们。父母要了解,孩子并未必意识到我们的错误。因此,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批评的原因,指出错误是什么原因和改正的办法,帮助孩子换位考虑,真的提升批评的实效。假如父母错误地批评了孩子,应该勇于道歉。
批评孩子是一门艺术,父母需要学会正确的办法。通过有分寸的批评,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掌握选择和舍弃,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让他们在成长中不断进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