婴幼儿园大班孩子背上沉书包,应试教育全方位展开
杜梅的儿子一向招婴幼儿园老师喜欢,上到大班下学期却忽然成了一个落后分子,还被老师告了几回状:大家目前天天上下午要各上两节40分钟的课,他没等下课就携带小朋友在地上爬。大家批评了他。
大家目前教小朋友上课举手回答问题,老师还没有来得及叫别的小朋友,他坐在座位上直接就说出了答案。
杜梅感觉,这学期婴幼儿园一开学,那还携带一股奶味的大班教室就有了明显的紧张空气。
老师很郑重地对父母说:大家这学期的教学目的是拼音,要掌握整体拼读,算术20以内加减法,还要掌握写一些简单的字。英语听说也要加大。
同时,婴幼儿园收了100多块钱的书费,发给孩子们《名牌小学入学测试甄选》、《小学入学专项练习》、《小学入学常识必须具备》等好几本16开的书。每本书都将近100页,由于是铜版纸,看上去很厚重。几本书加上训练本放在书包里,沉甸甸的。
有了这类书,根据老师的需要,孩子天天回家都得写七八页作业。虽然每页内容不多,但孩子也要写上半个多小时。在杜梅看来,题目已不是简单的加减法了,绕了好几个弯。
譬如,小明在班里正着数是第七个,倒着数是第五个,他们班一共有多少小朋友?又譬如,小明房间里养了一只猫一只狗,房间里一共有多少条腿?
父母会的空气更是紧张。婴幼儿园请来了一位附近小学的老师,给大伙提了11条小学入学测试的需要。
杜梅说,像说出家庭地址、看图说话、20以内加减法,孩子还是可以达到的。但用英语指认物品、给写出的字注拼音,讲解像狗仗人势、叶公好龙这种成语,对于6岁孩子还是有肯定困难程度的。
更让她没办法想象的是,儿子一天无意中说起小朋友已经有了简历!杜梅很吃惊,难道上小学还需要介绍孩子有哪些成就吗?第二天,杜梅特意找小朋友的父母要来简历学习一下,真是大长见识。设计精美的简历分为对开两页,第一页表格上不只出过生日期、家庭住址、照片这类传统项目齐全,还有详细的喜好、专长,譬如会轮滑,会游泳,弹钢琴几级,画画得过什么奖之类。当然爸爸妈妈的职业必不可少。第二页则是证书展示,有钢琴比赛获奖证书、轮滑等级证书、珠心算证书。绘画作品也分类展示,居然还分为水墨画、蜡笔画两种。
杜梅感叹,不要说高考考试在搞应试教育,目前对于婴幼儿园学小学的内容,小学学初中的课程,社会舆论都已经麻木了。连多大岁数的娃娃都被大人包装得这样社会化,要上个小学弄得跟大学生求职一般。孩子太累了!杜梅实在不知道教育如何成了这个样子?
上婴幼儿园就在拼父母,小学更是父母间的过招
其实,对于孩子上学的焦虑,杜梅早在去年11月份就开始了。当时她带儿子去少年宫学画画,一群5岁孩子的父母在探讨怎么样挤进重点小学门槛的大事。一位父母说,她已经把孩子的简历送到了全家最心仪的小学。太早了吧?
不早了,要上好学校,就得提前打招呼。
听着这类对话,杜梅猛然意识到孩子立刻要上学了,可自己对孩子在什么地方上学还没有任何设计。
杜梅一直抱着上小学就是要离家近,免受路途之苦的想法,就想把孩子送到周围的小学。可是这个想法立刻被家人否定:不可以,虽然家周围有小学,可是必须要考虑到上中学,目前不是学籍就是户籍,看你占哪头。
不止是公婆和老公反对,连朋友们也在轮番对她进行轰炸、洗脑目前学校档次差距是相当大的,差的学校连教学楼都破破烂烂,而好学校游泳池、图书馆、科技馆一应俱全。即便老师的水平差不了太多,可是在不一样的学校,老师的精气神差得远呢。
杜梅总感觉心中有一口闷气:真想把儿子就送小区对面的学校,站在自己家里阳台上就能看见那个小小的操场。可是想到孩子就这一个,没法实验,也经不起教育的失败,只好再去找关系。目前上小学、上中学,父母都在暗中使劲,比武过招,问题是要拼到什么时间?
改变苦难的童年,需要全社会打一场反恐战
婴幼儿园是孩子和父母最幸福的阶段,一上小学就没这么舒服了,你可得做好思想筹备。类似如此的话,杜梅不知听了多少遍。
天天6:30起床,6:50外出,开车三四十分钟送孩子上学,对于北京的小学生父母仿佛是非常平时的事。平常如此辛苦,周末也不可以休息,有些小学生甚至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在外面上奥数班、英语班。
不学不可以啊,别的孩子都在学,你的孩子不学就会落后,有挫折感,甚至不想上学。一位同事的孩子,平常晚上写完作业弹钢琴,周六上午是奥数,下午是英语,周日上午还有一个作文练习课,一周下来,只有周日下午可以休息半天。
还有一同事,从孩子上小学起,就与老公分居,携带孩子住在离学校很近的一间租来的小房屋里。
专门为孩子上学近买城里的房屋,背上更多贷款的;为了孩子不惜花上一两千块钱请保姆做饭的;为了孩子离职专门做全职母亲的如此的例子听多了,杜梅真是对孩子上学心存恐慌。
原来大学同学常常聚会,可是近期几年,同学的聚会愈加少。特别是自己大学一个宿舍的同学,孩子们都相继进入小学,这类母亲把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。近期还听说,一位同学为了孩子小升初,花了上万块钱报了好几个课外培训机构,这类都是为上好中学采取的占坑政策。由于这类培训机构与好中学有密切联系,是为好学校挑选出色小学生的。
孩子的成绩真是父母的狠心换来的!对孩子严一些,没坏处。杜梅每次听到这类议论,都对当初要孩子是不是正确产生怀疑。
近期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提出一个现象叫童年恐慌,他讲解这个词是说当儿童面对巨大的重压,不可以理解,也不可以承受而出现的一种较持久、较强烈的焦虑心态,目前这种恐慌正在全国蔓延。孙云晓举例说前两年公共外语考试,北京小学生参加考试的占到5万人,成了主角。现在恐慌的势头已然压到婴幼儿园了。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的小学,婴幼儿园纷纷开课,天天留三门四门作业不是新鲜事。
童年恐慌的同时,大家这类婴幼儿父母也有学前恐慌。杜梅一直在寻求一种讲解,或是一种解决方法,但一直不可以如愿。
北京理工大学教授、知名学者杨东平日前在他的博客中提出:教育需要打一场反恐战消除父母的集体恐慌。在不可以改变大环境的状况下,父母其实还是可以做选择的。至少,要抵制万恶的奥数,抵制那些以戕害儿童的好奇心、想象力、学习兴趣为旨的培训机构,等等。
但杜梅还是心存疑虑:理论上这样,可是以分数为主的考核标准不变,校际差别仍旧存在,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哪个又能真的超脱?